今天是高考的日子,马上又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学生踏入大学校园,也有人即将离开学校,开始为工作奔波。 韶华易逝,难免感慨,在此分享一下自己对择业的看法。
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
因为全球产业分工的原因,中国,乃至东亚地区在近几十年都是给人内卷严重的印象。 制造业——成本是生命线,更多的工作时间意味着更多的产品。 吃苦耐劳的工人为工厂主带来巨额利润,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出口竞争力。 然而这种思维惯性似乎扩散到了其他行业,996和007成为互联网的常态,网约车外卖员的配送时间不断压缩,课外辅导从高中下探到小学…
现如今制造业留不住人已成为共识,其他行业靠加班又获得了怎样健康的发展呢?
也许有人说,加班是为了超过不思进取的欧洲、美国佬,为了突破科技封锁,这实在是缘木求鱼。 在二十年前,在那个出口衬衫换飞机的年代,加班也只是用廉价劳动填补技术鸿沟的无奈之举。 而今时不同往日,突破引领产业发展需要的是创造,而不是机械的重复。大干快上的教训,应当牢记在每个人心中。
具体而言,有以下原因不该选择加班:
-
加班是对身体健康的摧残
发展的目的始终是人,而加班是牺牲目的满足手段。 人类的身体远比想象中脆弱,年轻时期的每次不在意都会在日后付出加倍的代价。 扪心自问,这代价是为了人类解放的崇高目标么。
-
加班是对家庭成员的绑架
家庭是社会的单元。 很多工作狂大约是不婚主义,难以理解人情冷暖。 但倘若想拥有传统的家庭关系,请认真思考,当每天的时间完全被工作占据,自己尽到一个做父亲/母亲/妻子/丈夫/儿子/女儿的责任了吗? 原本应当承担的,是不是因为时间被公司占据,转嫁到另一个人身上了。
-
加班是对创造力的扼杀
开创性的灵感总是在宽松的环境中迸发。 贝尔实验室的重大突破集中在80年代之前,资本的重压之下却唯有灌水。 甚至对于个人,尤其在这个ai的时代,每一个想法都意味着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。 而加班,埋葬了这些可能。
-
加班是对管理混乱的掩饰
如果某家公司加班为常态,它的问题恐怕不止于此。 想长期形成加班文化,领导的控制欲,管理的混乱,引入的缺陷…几乎不可避免。 这种公司,可能会给人自身的价值实现的机会吗。 久而不闻其臭,亦与之化矣。
-
加班是对社会认同的侵蚀
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劳动的吸取,通过延长工作日使劳动力被夺去了道德上和身体上的正常发展。 加班是对劳动法赤裸裸的侮辱。 而且通过加班,大公司对小公司的迭代周期形成碾压,何尝不是一种垄断。
时代总在进步,前人栽树,是为了后人能做更有意义的事。 现而今的年轻人蕴藏着巨大能量,充满无限的可能。 认可自己价值,摆脱加班桎梏,敢想敢做——天地气象,必将焕然一新!
(无奈写下这些,希望这个世界能再变好一点。)